谈谈高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全球观天下
6月7日至9日是2023年全国高考,收到手机短信提醒,期间请市民注意控制汽车鸣笛和个人娱乐音响等避免干扰考生考试,今年在各个考场周围还设立了大功率的屏蔽仪,会部分影响周边居民通话及上网质量。又到一年高考时节,回忆起多年前自己的高考,非常感慨。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高考是中国社会选拔人才最重要的形式,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也不过分,2023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292万人,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寒窗十年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多少考生通过高考走向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步入人生新阶段。每每谈起谁家孩子考取了清华北大,高考拿到了文科/理科状元,让无数家长羡慕,也代表着这个家庭背后多年大量的付出和支持!
中国几千年历史,是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历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虽然高考相比于科举,不管是考试形式还是考试内容都不一样,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当代中国人,高考是走向人生舞台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资料图片)
中国最著名的名校清北复交,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有几千人,再加上每个省市招生人数不同,比如西藏云南,四所学校总招生人数多的年份可能总共也只有几百人,超过千万的考生里面必须是那些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优秀生才能有机会进入这些最好的学校就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压力巨大。
因为各种原因,中国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比如北京的考生和西北农村的考生所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差悬殊,虽然无数的寒门学子头悬梁锥刺股,最终结果可能也很难和北上广的优秀学生竞争,之前写过衡水中学的文章:励志演讲引发争论,“土猪拱白菜”刺痛了谁?(点击链接阅读)。很多孩子理所当然的起点可能就是别人努力几十年的目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需要从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家长支持等全方位的付出和努力。
高考只是人生的节点之一
高考过后,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上榜必然有人落第,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发挥失常或者与梦想高校擦肩而过而想不开走上不归路。
著名的《范进中举》,讲的就是一个几十年久试不第的老秀才,最后考中功名后狂喜发疯的故事,而周围人对他从嘲讽到奉承巴结的巨大转变,也让人唏嘘。
当前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还是从功名和钱财的角度,而高考能拿到一个好成绩,考入好的大学和专业,无疑让人离成功更进一步。
但是考入好的大学与否,就决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举出一百个一千成功人士的例子来证明好的大学并不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
既然已经努力过,不妨以平常心去对待即将到来的结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
回想自己1997年高考之后同学们这些年的发展,从当年的鲜衣怒马、少年激荡,到如今的人届中年,有人正常发挥去了名校,也有发挥失常读了专科,也有人高中之后步入社会白手起家,二十几年后五湖四海重聚,有体制内公务员,有人做了村官、律师和法官,也有外企高管,高校老师,还有私营企业家,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
大家谈起高考结果,也不再是当年的一考定终身,我们承认高考重要,但是考得好坏并不是决定我们未来人生成功的唯一条件,成才不是只有一条路。
看看网上流传的一张刘德华中学同学几十年后重聚的照片,当年的他成绩并不好,最后只能去读了无线的艺员训练班,一步步发展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这个世界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人理性,有人感性,有人讲逻辑、有人谈感情,龙生九子,各个不同,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所谓“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如何找到自己的最爱和人生方向,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去体验和选择,并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决定的。在选择过程中,去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不管最后的高考成绩如何,我有两点建议和年轻人共享:
(1)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ChatGPT,到量子通信,到生物科技,到IOT物联网,再到星际飞船宇宙航行,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洞悉一切,不管你是步入名校还是考上三本,保持一颗好奇心和学习精神,小处讲能够让你得到一技之长和养家糊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你能够了解并看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时也命也”,未来风口来了机会可能就是你的。
(2)养成良好的习惯
读书、思考、运动-比如跑步,一个是健康的体魄,一个是活泼的大脑。
同时要坚决远离不良嗜好,比如黄、赌、毒,危害极大!这几天在深圳广州出差,和老友谈起广东曾经的拆迁户亿万富翁,很多已经妻离子散,千金散尽,背后儿女或不学无术,或吸毒败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最后,作为过来人,衷心希望我们的青年在未来能够保持奋斗的精神和努力,树立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同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享受美好的青年时代,允许犯错,让自己去体验、去学习、去旅游、读书。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孙杨正」
端午粽香里的历史,屈原为何被后人怀念?
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是耶非耶?
蔡志忠的漫画人生:如何保持勤奋、热爱工作60年